首页

女主调教踩踏

时间:2025-05-29 23:47:01 作者:西南季风正式爆发 端午假期南方再迎大范围暴雨 浏览量:25941

  今晨,国家气候中心监测到西南季风已经在5月24日爆发,为2010年以来最早;而距离我国雨季进程的另一重要推手——南海季风的爆发也只差“临门一脚”,此刻遥远南海低空吹拂的风正逐渐转向为西南风,更多澎湃水汽即将乘着季风涌上岸来。

  我国的雨季进程受季风气候影响,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,空间上自南向北分别形成华南前汛期、长江中下游梅雨、华北雨季和东北雨季;中西部地区形成西南雨季和华西秋雨。季风爆发后,预示着未来有更多的水汽向我国输送,中东部雨季将陆续登场。

  就眼下而言,充沛的印度洋水汽借着已打通的西南季风“高速”通道,正源源不断地灌入我国,并将为接下来的新一轮强降雨的登场提供条件。

  首当其冲的是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等地。季风低压引导西南季风北上,叠加地形抬升,上述多地会有大到暴雨、局地大暴雨,降雨最强的时段会是在明天(30日)。

  之后,季风加强并进一步影响中东部地区。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唐晓静介绍,明天夜间,西南季风急流发展至长江一带,大气水汽非常充沛,同时北方高空槽甩下冷空气,冷暖交汇下,产生低涡切变并发展东移,预计5月31日至6月2日,长江中下游到江南华南一带将再度有一次强降雨过程!

  明天,中东部降水以小到中雨为主。

  5月31日至6月1日(端午假期前两天),长江中下游沿江雨势最强,其中5月31日,江汉、江淮、江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,湖北东部、安徽西南部、江西北部等地有暴雨、局地大暴雨。

  6月2日至3日,降雨有所减弱,主雨带东移南压至江南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,上述地区将有中到大雨。

  这轮强降水正好覆盖端午假期,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云南部分地区降雨较强,注意防范暴雨次生灾害,警惕地质灾害的滞后性。

  此外,季风爆发之后,也为台风的生成提供更多可能。

  掐指一算,自去年12月25日以来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就一直“静悄悄”——台风“空窗”期已近半年。2000年以来,首个台风的平均生成日期为3月16日,今年的1号台风已迟到2个多月了。

  历史统计来看,最晚生成的首个台风是1998年第1号台风“妮蔻儿”(Nichole,1998年7月9日生成),而近些年大家有印象则是1601号台风“尼伯特”(2016年7月3日生成),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生成第二晚的台风。

  2016年7月8日,台风“尼伯特”以超强台风级别登陆台湾,强度超过1975年的Nina,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最强的初台风,之后又以强热带风暴强度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再次登陆。

  目前趋势来看,未来十天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台风概率仍较小。对于台风,真的是怕它来,又怕它不来,更怕姗姗来迟的它是为“憋大招”。

  希望今年的台风都能正常点、温柔点!

  来源:中国天气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疆一摄影爱好者记录到雪豹活动影像

今年以来,随着国际客运航线恢复通航,中韩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。烟台、大连等海港口岸今年陆续迎来了一些来自日本、韩国方向的大型入境旅行团。4月28日,山东烟台港口迎来400多名旅客的韩国大型旅行团。

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增一个铁公水联运始发站点

大会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我国著名信息通讯技术专家邬贺铨致辞,他对科普视听创作的社会意义和科学价值做出了重要评价,他指出:“一部优秀的科普视听作品,能够将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精心编排的镜头语言、深入浅出的解说,呈现在观众面前。当前短视频,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宠儿,更是以其便捷性、即时性和互动性,将科普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中国的科普视听工作者们,正是以积少成多、聚沙成塔的精神,在科普的道路上默默耕耘。你们用镜头记录科学,用声音传播知识,用智慧点燃大众对科学的热情,使中国的科普事业更加大众化、普遍化。”

四川桃坪村:联合国旅游组织“最佳旅游乡村”正式揭牌

“建议各地对当前尚未拔节麦田普遍进行镇压,以促根壮蘖,保障麦苗稳健生长。”郭天财建议,同时,要抓住小麦拔节期前的有利时机,切实搞好麦田化学除草,尤其对多花黑麦草、野燕麦、节节麦等麦田恶性杂草发生重或防除效果差的麦田,做好后期人工拔除,以防继续扩散蔓延,为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头、起好步。

受贿1.08亿余元!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如桂一审被判无期

石泰峰表示,成立全国工商联咨询委员会,是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、进一步发挥行业引领和决策咨询作用的重要举措,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抗击新冠疫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26日起率团访问大陆

她们检查的区段大多数是人烟稀少的地方,夜间检查时,黑漆漆的检查路,几个姐们互相打气壮胆子。赶上区间没有休息的地方,只能带着水、面包、饼干,就着冷风充饥。“刚开始时真是受不了,浑身都疼,过了好几天,才逐渐适应。”去年刚入职的都秋涵说,相比其他男同事维修、换轨的工作强度,她们这点困难算不了什么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